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日前在“2012魏德米勒核電行業電氣應用專題研討會”上表示,盡管我國核電發展步伐有所減緩,但當前仍然保持較為強勁的發展態勢,發展核電的需求不會改變,“國四條”的貫徹取得重大進展,發展前景仍然十分看好。
張華祝指出,較長時間暫停項目審批,給部分企業帶來了困難。前幾年獲準開展前期工作的幾個項目,現場工作全面停頓;待建機組遲遲不能開工,對項目整體安排帶來不利影響;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開始出現加工能力閑置,后期投入的積極性受到抑制等。對于業內所擔心的我國核電能否持續“十一五”期間已形成的良好勢頭,張華祝認為,不能說這些擔心完全是杞人憂天,但更應當看到我國核電發展的總體狀況。
中長期發展預期樂觀
“盡管新項目開工受到暫時影響,但無論從在建核電機組規模和核電發電能力增長趨勢來看,還是從保障能力提升和科技研發投入方面看,我國核電仍然保持較為強勁的發展態勢。”張華祝表示。
公開信息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核準10個核電項目共35臺機組,核準規模3722萬千瓦。目前已建成4臺,我國運行機組增加到15臺,總裝機容量達到1254萬千瓦;在建26臺,在建規模2924萬千瓦,另有5臺待建。
眼下,“十一五”期間的規模化發展已進入收獲期。
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核電發電量達到87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9%,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85%,占全球核發電量的3.47%。與此相反,全球核電發電量首次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情況。受日本核電機組相繼被停堆和德國關閉陳舊核電站影響,2011年全球核電總發電量為2.52萬億千瓦時,同比下降低了4.3%,核電占全部總發電量的份額降低到11%。
張華祝認為,隨著在建機組陸續建成投產,“十二五”末或稍后,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將達到41臺,總裝機容量接近4200萬千瓦,約占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十分之一,并且有數千萬千瓦核電項目在建(取決于“十二五”后幾年的開工數量)。
此外,政府部門、知識界及產業界均認為核電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核電是我國新能源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完全有理由對我國核電‘十二五’后幾年以及中長期的發展前景做出足夠樂觀的預期。”張華祝指出。
重啟無原則性障礙
國家環保部網站6月15日公布了《關于全國民用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綜合安全檢查報告”)和《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 年遠景目標》(以下簡稱“核安全規劃”)兩份文件。
張華祝指出,兩份文件獲得通過,從政府決策層面上對我國核安全現狀和未來安全發展要求有了明確的結論,是貫徹“國四條”取得的重大進展。恢復新項目審批已不存在原則性障礙,使核能業界看到重新回歸正常發展的希望。
據了解,綜合安全檢查報告對我國民用核設施的結論是“安全有保障”。該報告還指出,我國核電廠在應對極端自然災害事件和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能力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國家核安全局和國家能源局制定了短、中、長期計劃,要求和督促各核電廠按期完成相應改進工作。
“目前,這些改進工作進展順利,一些短期項目已經完成,中長期項目正在按計劃開展。這將有效增強我國核電廠應對極端外部事件能力,增強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能力。”張華祝介紹。
對于核安全規劃,張華祝表示,該規劃使“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的內涵具體化,明確了階段性目標要求,對促進我國核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眾信任源自安全
如何使行業盡快回歸理性發展、盡快實現核電重啟?
張華祝指出,核能業界當前應特別關注“堅持科學理性的核安全理念”,為核電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他認為,重塑核電形象,提振社會公眾信心,最重要的是用“確保安全”的事實說話。
就核電自身的安全,張華祝表示,目前除了對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逐項落實改進外,還要確保運行核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繼續保持我國核電安全運行的良好紀錄,讓社會公眾對核電安全越來越放心;抓好在建核電工程質量、投資、進度和安全四大控制,特別是質量控制,促進在建機組的順利建設,為建成投產后的長期安全運行打下基礎;抓住核電建設減緩的時機,在自主創新和關鍵重大裝備制造兩個薄弱環節上進一步培育核心能力,為持續發展積蓄力量。
此外,對于重塑核電形象、提振社會公眾信心,張華祝強調了公眾宣傳的重要性。
他表示,要開展多樣化的核電和核安全基本知識宣傳,要進一步重視并正確處理好核電公共關系。通過政府與企業、行業協會共同努力,結合兩個文件的公布,做好核電宣傳與輿論引導,消除公眾對核電風險的認識誤區。